澄海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_-
分享到:
蔡心侬墨竹图轴
  • 2019-03-28 16:52
  • 来源: 文化机构信息公开
  • 发布机构: 文化机构信息公开
  • 【字体:    

蔡心侬(1857——?)又名如意,维田,号渡亭耕夫,斋号服畴草堂,莲下渡亭村人。少随父学画,诗书印也广涉而有成。后抵香港从事实业,依然笔耕不辍。

蔡心侬擅用水墨写竹,在学习郑板桥画法的基础上,摹仿文与可等前辈,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抒写清逸情怀。澄海博物馆藏有一蔡心侬墨竹图轴,画心纵123.3CM,横43.8CM。画中两支竹竿旁逸斜出,瘦劲挺拔,竹叶不囿于“个”“介”“分”的成法,而是一律向上,任意挥洒,用笔遒劲圆润,舒爽飞动,先浓后淡,多而不乱,少而不疏,呈现的是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竹子的左上方有一小石,其态峥嵘。

郑板桥每画必题,有题必佳,书画映照。蔡心侬亦然。此墨竹图画面右下有长题,题曰:“今日醉,明日饱,等闲无忧又无恼。人道此老真糊涂,那知腹中皆画稿。画此一幅潇湘图,雨叶风枝极潦草。赞者疵者一任它,任他自说好不好。堪叹世人鼻孔本无凭,一言反复何颠倒。呼嗟乎,一言反复何颠倒!”款署“渡亭耕夫阿侬”,钤朱白相间印“维田之章”及朱文印“阿侬”。另有一白文起首章“不速到门惟明”,印文出自清人俞荔《迂溪草堂初成》中“不速到门惟明月”之句。

此长题颇类郑板桥常作的“道情”,颇能体现作者豁达的胸襟。从书法上看,属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一类。郑板桥所谓“六分半书”,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体。蔡心侬此作隶意稍逊,但从中仍能让读者体味到书画同源,用笔同法的艺术意趣。


(蔡炫辉)



——原载《澄海》2019年第01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澄海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澄海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