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鼎新这个名字,澄海人并不陌生。王鼎新(1894-1968),又名心名、慎名,莲下槐泽村人。早年东渡日本求学,与郭沫若、杜国庠等为知交。归国后任潮州旅省八邑中学校长,致力改革旧教育。1923年出任澄海县教育局局长及澄海中学校长。1929年赴沪与李达、杜国庠、夏衍等创办南强书局,印发进步书籍。抗战期间,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46年任澄海苏北中学校长。1950年以后任澄海县副县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汕头市委员会委员。1968年不幸罹难,终年74岁。
王鼎新精研书法,一生在碑学方面孜孜以求,终成大家。他的楷书主要学《张黑女墓志》并渗以《爨龙颜碑》等笔意,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笔画密者集结,疏者舒放,极有情致。用笔自然恬淡,现锋颖而无媚态,表现出一种恬静之美。更为世人称道的是他的行书,以《张黑女墓志》为主,博采欧体及汉隶等笔意,碑帖结合,劲挺清逸,优雅秀润,自成一体,有“鼎新体”的美誉。
澄海博物馆藏有王鼎新手书北宋洪炎七言绝句《三峰草堂》的行书立轴。诗曰:“雨洗青山翠欲浮,稻畦松涧已争流。朝来风急凝云尽,历历钟声过五州。”这件作品除了保留“鼎新体”行书的基本特征之外,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用草法,如“流”“朝”“凝”“尽”“钟”“过”数字纯用草书结体。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王鼎新对书学浸淫既久,功力深厚,故搦管挥洒,便能得心应手,而达其情性,给人以流丽潇洒,沉着痛快的美学感受。
(蔡炫辉)
——原载《澄海》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