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李桐圃知名度颇高,但关于他的生平行状却鲜有记述,仅见于1894年李玉棻的《瓯钵室书画过目考》:“李绂麐,字桐圃,天津人。工花卉,以牡丹得名,时称李牡丹。与李育(1843—?)称南北李。有五色牡丹大屏,虽饶妍丽,其秀雅则逊于李育。”据推测,李桐圃应是生活在同治、光绪年间的人。
澄海博物馆所藏李桐圃花卉盆景图轴,绢本,画心纵108CM,横48CM。右上方题“仿唐解元富贵神仙图”,后署“桐圃李绂麐”,钤印二枚:白文“绂麐”、朱文“桐圃画印”。
唐解元即唐寅。花鸟画至明代中叶以后,“院画”势力日微,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开始兴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皆为绘画全才。李桐圃此作明显受到唐寅画风的直接影响,其题字书法风格也颇近唐寅,潇洒而不轻浮,秀美而不浅俗。
此画的主体是牡丹和水仙,插或种于不同款式的花盆上。牡丹盆似三代吉金器物,古朴凝重;水仙盆似宋汝窑瓷,素淡简静。画牡丹是李桐圃的强项,十分吸引眼球。两条折枝牡丹,一红一白,对比强烈,而画法迥异。画红牡丹用没骨法,纯用色彩晕染而成。画家对所绘对象有极细微的体察,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变化和水份的调节,将绽放花朵之姿表现得非常真切和微妙。画白牡丹则用勾线敷彩之法,通过对色调深浅和粉层厚薄的把控,达到秀润亮丽,明暗参差的艺术效果。牡丹的叶子也用没骨法,变幻的色彩,准确的勾勒,呈现勃勃生机。牡丹盛开,高低错落,尽显国色天香华丽之美。画水仙纯用双钩填色之法,中锋用笔,细致精到,脱俗灵动。此外,牡丹盆一侧还有几个柿子,增添画面的内涵,寥寥数笔,也颇传神。
纵观全画,明丽清新,色彩典雅,笔致俊逸,意境幽远,使人感受到春天明媚温暖的气息。
(蔡炫辉)
——原载《澄海》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