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区人社局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技能培训中的推动作用,努力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能培训新模式,着力解决特色产业、健康照护等技能人才短缺突出问题,举办了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共有4300人次参与,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动力。
一、多维宣传,激发培训热情
多维宣传是打开民众参与技能提升之门的关键钥匙。区人社局采用线上推文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宣传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传递新职业新技能信息。借助澄海电视台官方抖音号搭建“澄海技能培训之窗”展示平台,定期推出相关视频,生动展现职业技能培训成果,目前已展示就业创业(茶艺师、美容师)、惠企助企(电工、人工智能训练师)、健康照护(高级保育师)5期视频,播放量已达3.5万。结合澄海电视台文明会客厅、文明在线采用在线问答及访谈等方式宣传技能提升政策。通过在各镇(街道)宣传发动,主推农业经理人、玩具设计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6个新职业新技能项目,提升了民众对新职业新技能的认知度,延伸举办特色产业、惠企助企、妇女就业创业、健康照护、乡村“微度假”等主题的培训班。
二、拓宽领域,促进城乡融合
(一)突出特色,赋能产业发展
玩具和狮头鹅特色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区人社局致力于构建澄海玩具产业技能人才链,实施智能塑胶玩具产业人才振兴项目,举办智能塑胶玩具产业人才技能培训3场次,共有163人次参训,为智能塑胶玩具产业培养急需人才。
组织30名玩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走进广州高校参加高级研修班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宏观战略视野、创新理念与管理能力。此外,积极扶持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入选 2024 年广东省产业“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推动玩具产业向着“玩具+大文创”、“玩具+数智化”转型,形成以点成链、以链带面,辐射整个玩具上下游产业链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新格局,为澄海玩具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系列产业人才培训项目提升玩具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玩具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特色农业方面,完善狮头鹅产业链的人才培养,联合狮头鹅产业协会开展潮汕卤鹅制作技艺专项能力培训6场次,共有270人次参训。此外,启动首批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培训,动员了狮头鹅卤制、狮头鹅养殖产业的管理人员参加,共有2场次45人参训。
(二)多措并举,培育乡土人才
城乡人才技能提升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区人社局举办形式多样的送教下乡技能培训38场,共有1201人参训,包括电工、人工智能训练师、GYB创业培训、妇女就业创业茶艺师、健康照护、农村实用技术和脱贫人口就业技能等,项目涵盖广、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同时,积极探索乡村“微度假”产业技能人才培训,推行“粤菜师傅+乡村旅游”模式,组织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提升和“微度假”短期技能培训4场次,152人参训,举办潮汕小吃青年实践活动培训、猪脚饭制作技艺培训,传承和弘扬潮汕美食文化,提升了乡村民众的就业能力,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三、树立典型,引领发展方向
树立技能人才典型是激励民众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通过线上平台持续推广和展示,扩大政策和技能人才典型宣传,以视频和文字报道等形式,介绍了林俊伟、翁静英和李静芬等一批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迹。林俊伟,一位返乡创业的农民,通过参与“粤菜(潮菜)师傅”工程技能比赛并获奖,不仅在厨艺上取得显著成长,而且成功创设并经营“渔夫弟海鲜店”。他的店铺不仅因其独特的美食受到欢迎,更因为他从一名乡厨到成为澄海美食界的“网红”的励志故事,被广东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的“我爱返寻味”栏目选中进行拍摄并播出,进一步推动了澄海乡村餐饮业的发展。翁静英,一位普通职员,通过刻苦学习家政技能,获得了多项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了1100多人次,带动了超过1200人的就业,蜕变为家政培训领域领头羊,为“南粤家政”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农村80后妇女李静芬,带着初步的创业想法,参加了电子商务师培训,学习短视频推广后,她的创业思路更加成熟,成立“三茶四季”茶舍,目前经营着二家连锁店。通过典型事例的宣传,激励着更多群众参与技能提升培训,为创业就业开启光明之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双重飞跃。
下一阶段,区人社局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践行“产业人才强县、乡土人才兴县、紧缺人才聚县”的人才培养战略,不断优化技能培训体系,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崭新局面,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为澄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