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_-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信息公开
分享到:
“精准扶贫”是怎么提出的?
  • 2020-10-21 10:09
  • 来源: 人民出版社
  • 发布机构: 汕头市澄海区农业农村局
  • 【字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开始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扶贫行动,成就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向贫困宣战,以消除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为靶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这是中国扶贫开发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到精准化的转折,是新一届中央领导审时度势,坚定走中国式扶贫开发道路的又一具体体现。
  履新伊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便接过了扶贫开发的历史重任,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对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这是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201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随后,国务院又相继发布了关于精准扶贫等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到工作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详尽规制。以“精准扶贫”为标示的新式扶贫开发在全国逐渐开展和实施起来。
  作为首倡者,习近平总书记为实现精准扶贫从思想认识到具体实践再到系统化工程的落实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自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他总是把新年首访放在贫困偏远地区,他数十次到国内各地考察,走遍了14个贫困片区,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家中“看真贫”,听民声、体民意、察民情。
  他说:“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再到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数十次的讲话中“扶贫”都是他讲话的主旨之一。
  在他的倡议下,2014年10月17日中国有了首个“扶贫日”。精准扶贫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名字已经紧密地连接起来了。
  那么,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如此强调“精准扶贫”呢?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扶贫资源有效瞄准贫困目标人群可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贫困面与贫困度已经大为降低,普遍性贫困转变为区域性贫困。
  2010年,中央对扶贫战略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锁定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彻底消除贫困人口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提到日程上来。
  扶贫对象从瞄准区域性贫困到贫困县,到“整村推进”,再到扶贫入户、帮扶到贫困个体,扶贫开发工作正在经历从面到点、由粗到细,逐步做实落地的过程。
  如此,在保持大的扶贫战略不变的条件下,扶贫政策与扶贫战术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走向“精准化”成为必然趋势。
  第二,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国家的扶贫投入不断加大,但是扶贫开发政策的边际效应却在降低,减贫效果在递减。
  这里有扶贫难度加大等客观原因所导致,同时,也与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适应、不到位等问题相关。
  如贫困户的瞄准度不够,出现“假贫困”人口;贫困资金使用不到位,项目安排不恰当;一些地方把国家的扶贫援助当成唐僧肉,出现了争戴“贫困帽”的怪象,个别县在网站上竟发布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特大喜讯”。
  一些经济百强县占用极为紧缺的国家扶贫资源、长期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不愿摘;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对国家“等靠要”,缺乏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内在动力;还有一些地方搞政绩工程,用扶贫脱贫的平均数据掩盖存在大量贫困群众的事实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客观上反映出粗放型的扶贫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求扶贫实践走向精准化,好政策要出好效益。
  第三,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扶贫工作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业,具有兜底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中央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这些政策要一丝不苟、毫不走样地落实到基层,政策的好处要全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农民。”“要思考我们这个地方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要搞好规划,扬长避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他在一次讲话中还特别批评了一些全国百强县居然还名列国家级贫困县。要求对诸如此类的漏洞进行精准识别。
  扶贫工作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正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
  李克强总理也特别指出:“贫困得不到帮助,对个人是天大的困难。”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以他们的生活底线为政策底线,不让一人因贫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或老无所依、居无定所,让真正的贫困人群成为扶贫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这对党和政府来说是很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我们的扶贫方式不能不进行转变,由“漫灌”向“滴灌”的转变是扶贫工作渗入细微末梢的必要之举。
  第四,反贫困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而中国的反贫事业依旧艰巨。
  2000年9月,联合国全体成员国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千年宣言》,共同承诺:到2015年前,将使全球贫困水平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每日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口比例和挨饿人口比例)。
  1999年中国以人均年收入625元(折合每人每天0.2美元)为贫困线,实际上是仅能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绝对贫困线”,这与人均每天1美元的国际标准相差很大。
  即便如此,按照当时中国的贫困线标准,2000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总数仍然高达2880万人(其中农村有2600万人,城镇领取社会最低生活保障人口为280万人)。
  有专家估算,如果按照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来衡量的话,中国当年的贫困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高达6.4亿人以上。
  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国家不断调高贫困线标准。2011年按照提高后的贫困线标准(按201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相当于1美元的国际标准),中国尚有1.28亿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1/10。
  截止到2014年,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国家已经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也完全有能力彻底解决遗留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了全体人民的幸福,为了兑现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消除剩余贫困人口的时机已经成熟。
  总之,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主动作为而提出的治贫新模式,是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最新探索与贡献。
  


编辑:欧文恒

审校:胡海

来源:人民出版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澄海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澄海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