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5150070144567/2021-00005 分类:
发布机构: 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02-22
名称: 东里镇樟林古港新春展新颜,永定楼将变身侨批纪念馆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2-2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东里镇樟林古港新春展新颜,永定楼将变身侨批纪念馆

发布日期:2021-02-22  浏览次数:-

    位于汕头澄海区东里镇,新兴街长百米。街上古旧的栈房,沐浴在牛年的春风里,多年来,保留着不少先民出海的回忆。

    在新春来临之际,这片被称为“呼吸着的历史”的古港,又一次展新颜。古港广场的一侧,文化长廊用精美嵌瓷和五行厝角布置,夜晚灯火通明,历史在长廊展示,游客可赏玩可休息;本是旧时货仓和航标两用,供船工休息,永定楼如今将变身“侨批纪念馆”;连接古港河片区与樟林“八街六社”上引下连中转站,连理树文化广场晚上灯火通明……


古港广场。(受访者供图)

古港广场


侨厝洋楼林立有价值的祠堂达28处

    在1886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曾出现过"樟林"字样。而当年,只要写上“中国樟林”,邮件就可以寄达。“历史在樟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一座因“樟树成林”而闻名的古港,在聚落形态上,经历了从几个小山村,到一个寨子,到八街六社,到十八个里的演变。

    从专家勘察的情况来看,樟林保存着有价值的祠堂28处,传统民居49处,更留存了不少侨厝洋楼,例如西塘、哲谋广居书斋、南盛里、连洲别墅等。这得益于,清末民初,大量潮人往海外谋生。

    据不完全统计,从樟林古港乘坐红头船到泰国的潮人有150万人之多,占潮汕早期下南洋六成以上。

    如何进行保护,多年来樟林古港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

    曾经,古港河旁乱搭乱建,绵延的水路因为造田修路盖楼,只剩下一小段;曾经,南盛里,不少窗琉璃剥落,木梁坍塌,而新兴街的栈房也难逃岁月风吹日晒的侵蚀;不仅外部被吞噬,古港内部也改变了格局。众多专家学者齐声呼吁:“古港需要修缮!”

    樟林古港环境综合整治和保育活化工作,从2007年开始推进, 2008年,东里镇投入1000多万元对古港河逐步展开水体环境整治。2017年,企业捐资3000万元对樟林古港进行全面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大型仿真景观红头船。2019年,南粤古驿道—樟林古港示范段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启动。

    近日,东里镇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澄海区东里镇乡村振兴示范片总体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准备打造以红头船精神为特色,以海丝文化为主题,走出历史文化名镇发展路径。


樟林保存着有价值的祠堂28处。(受访者供图)

樟林保存着有价值的祠堂28处


修缮侨批馆以讲好红头船故事

    国学大师饶宗颐曾表示,樟林古港的新兴街是潮人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的历史见证,是海内外潮人的宝贵历史资源。

    在省社科院研究员庄伟生看来,樟林古港历史文化价值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留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重塑,重在文化生态的重构。特别中央重视考古学课发展,未来对古港活化和重生,保护开发带来了机遇。古港应该抢抓机遇,提升旅游资源品质,成为满足百姓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

    永定楼就位于新兴街,融货仓和航标两用,供旧时船工、水手休闲。“在樟林古港繁盛时期,永定楼每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火通明,楼上挂着红色的航灯,红头船进入南澳海面即可见到。”多年研究樟林历史学者陈澄波说。

    侨批研究专家张美生说:“如今,永定楼已经进行修缮,准备打造成侨批博物馆,此举是对先侨出海谋生的红头船精神的传承。”

    “从去年10月开始,采取维护、清理、整治等措施,在保持建筑本体原真性的基础上,通过粉刷墙面,对书斋原有建筑色彩的复原,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外墙遮挡等,对祠堂进行了修缮。今年,起凤陈公祠将申报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华南师范大学教师陈椰博士说。

新兴街。(受访者供图)

新兴街

   目前华侨博物馆正准备重修,希望能有更多华侨文化的实物展出,让参观者对红头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侨批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是华侨出外谋生后,将所赚钱财寄回家乡的一方故事,写就了千万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张美生说。

    也有不少专业人士认为,由于樟林沧海桑田的变化,很多游客来了古港不知道古码头等在哪,缺乏一个能够为游客重塑乘坐红头船下南洋的场景。

    对此,张美生就指出,希望能利用科技手段,再现当时的场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认同,“应该在古港广场开辟一片地方,进行3D动画展示,讲好樟林红头船故事。”